首页  中心介绍  语言业态信息  语言科技信息  一带一路政策  一带一路人文  一带一路论坛  学术研究  大数据  在线智库 
当前位置: 首页>>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论坛>>专家观点>>正文
80岁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刘吉:“一带一路”文化将照亮未来
2017-09-22 14:32  

凤凰财经讯 2017第三届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于9月9日-11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凤凰财经进行了全程报道。

论坛上,国务院稽查特派员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刘吉进行了演讲,主持人介绍说,80高龄的刘吉老先生80年代就闻名遐尔,被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誉为思想教育艺术家和理论家,是中国领导科学的拓荒者与践行者。

刘吉演讲题目:“一带一路”的文化将照亮未来。以下是刘吉先生的演讲实录

刘吉:各位嘉宾,各位企业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这是咱们这个会议的第三届,三届我都有发言,第一届讲的是“新常态下企业家的素质和使命”,第二届我讲的是“新常态之下中国企业家的新路”,今年姜岚昕校长很早就给我打招呼了,让我选一个题目,选什么呢?我考虑来考虑去,现在讲“一带一路”的这么多,而且都是讲经济,所以我别出心裁,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一带一路”的文化将照亮未来》,很对不起,这篇文章写得长了一点,这篇文章讲起来可能得30分钟到40分钟,后来考虑就讲简单一点,所以昨天又重新选了一个题目,写了三页纸,今天就讲这个题目。

这个题目是什么?是“用创新迎接十九大召开,实现习近平同志的两个一百年”,特别是两个一百年大家都很关心,因为时间的关系,我这儿有三页纸,演讲就有念有讲,争取在一刻钟左右讲完。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要发展就要创新,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整个人类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面的核心位置来引领,发展是第一动力。创新强国家就强,创新弱国家就弱。

国家近代一百年之所以落后捱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次世界的科技革命我们都几乎失之交臂。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前三十多年发展速度相当可观,可以说是惊人的,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一下就冲击到中国,所以中国经济何去何从。就在这样的关节,习近平担任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所以习近平上去一开始做了两件大事,值得我们好好记住:一件大事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第二件大事就是十八大以后的一件大事:我们的党中央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最后做出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所以他认为中国经济不能像过去那么发展了,已经进入新常态,新常态对于过去经济三四年高速发展已经不是正常状况的,而是非常态。

这个“非常态”主要体现中国社会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产品过剩,产品质量下降,GDP弄虚作假,社会腐败开始泛滥。如果还以原来的速度发展下去,中国社会就很危险了。所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新常态,对新常态的问题做了深刻的分析、科学的解释,他在2014年APEC会议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而且这个新常态有三个特征:

第一大特征就是中国发展速度的GDP到了换档期的阶段这是第一个特点,过去每年发展速度都是10%以上,换档期以后,中国的发展速度只能定在7%左右。“左右”是多少?是增幅0.4,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超过7.4%不正常,低于6.6也是出了问题的。这是第一个特点,换档期。

第二个问题就经济结构的调整出现了阵痛期。我们的产品要提质增效,低等产品已经没人要了,中高档产品才能适合所谓中产阶级的需要,因为中国的中产阶级已经有3亿多人,相当于美国国家总人数,所以这批人高需求就必须得满足,不满足他们,化妆品可以到韩国去买,马桶盖可以到日本去买,其他东西都可以走出去。所以这是第二个问题,必须提质增效,不提质增效企业就存在不下去。

第三个,中国的发展动力到了转换期。过去我们发展靠生产要素,靠廉价的劳动力,靠廉价的资源,靠廉价的运输各种费用,所以我们可以高速度的发展。现在没了,没了靠什么?今后的发展要靠创新驱动。

所以可以看到在这样一个时期,中国目前新常态之下主要是处理三期叠加,加上这几年社会上的一些问题也影响到这方面。比如说全球精英增长的动力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经济发展失衡,中国经济多年也是形成了我们是一个制造大国,但是我们不是创造大国,我们是产品出口大国,不是品牌大国,世界上一个有名的品牌都没有。

第三我们是经济大国但不是经济强国,人均GDP在世界几十位的方向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新常态,要求我们的企业家、全党同志都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中国经济才能继续向前发展。

所谓认识新常态,就是新常态是潮流澎湃的新写照,是国家发展新格局的一个全新阶段,新常态提出我们的GDP标准,这是发展新形势的一个准确判断。所以要认识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就是我们经济在这些年要稳增长、会民生、保平衡、促稳定,这几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引领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就是要换档期、调结构、转动力、促创新。我们今后的发展,习近平多次讲既不走老路也不走他路,“既不走老路”是过去的路不能走了,包括前一时期的路不能走。“不走他路”既不走苏联的路也不走美国的路,就走自己创造的一条路。

所以中国经济发展要有新的基调,中国改革开放将近40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去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17%,总产额已经70多万亿,这证明中国已经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把人们利益放作首位道路,一条改革创新的道路,一条在开放当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得到了巨大改善。所以在我们的人民当中一定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特别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我们未来决不走老路也不走他路。

习近平同志讲,时时创新驱动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立和国际竞争力量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创新就是成为我们今后发展前进的引擎,创新搞不下去就要改革,改革就是这引擎的点火器,创新技术就成了我们今年发展的一个新亮点。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要因势而模,因势而动,因势而静,要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求破,创新就是创造性的破坏,就是推动发展不断迈进的新台阶,创新就是抓了发展的牛皮子,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引领创新上,当前我们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互联网+战略,互联网是21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改变人的时空观、开拓人们的思想维度,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给各行各业带来机遇,要充分利息企业互联网+进行创新的探索。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但互联网发展在中国,德国人讲产业+互联网,美国人讲互联网+产业,我们中国人讲既有互联网+产业,还有互联网+物联网,目前中国有7.8亿互联网用户,有四千多万家网站,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当中中国就占了4强,并涌现出阿里巴巴这样的国际互联网巨头。中国与互联网在实体产业结合上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头,这是中国近一百年来所没有的,世界上科技进步走在前头,所以带动了时代的进步,涌现出一批企业引领者。不久前国家公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要求任务部署和措施第三步走,提出2020年中国将进入世界创新国家的行列,2030年我们跻身创新国家的前列,2050年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强国,创新分为原始创新、追随创新、组合创新、集成创新,未来创新,可以看到在我们有一条原则:第一条聚才与时间没有关系,第二条原则聚才与空间没有关系,第三要聚才必须有知识,和知识有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习近平提出了三件事,第一已经完成了,第二件在做的过程中,第三件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第一个一百年已经实现了,第一个一百年已经是建党一百年,1921—2021年,2021年我们国家就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这个没有问题,即使还有一些贫困户,我们精准扶贫,落实到户口,所以到2021年小康没有问题。第二个一百年就是从1949年到2049年的一百年,总书记提出两百一百年不是100年,第二个一百年只有28年,28年完成的任务是什么?真正要经济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环境方面和军队的强国,这些问题都在第二个一百年要实现。所以要看到任务的紧迫,要看到重担担在现在还活在世上的中国人的头上,几代中国人要承担起我们党提出的第二个一百年的任务:文化强国、科技强国、军事强国,都是这一阶段要建设起来了。所以我们要去努力。习近平同志最近也讲“行百里路者半九十”,我们只有完成一半,以后要完成的是后一半,搞企业可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以后在文化产业上、科技产业上要有大发展,这方面怎么去努力也需要企业家去完成。

习近平讲到“行百里路者半九十”,引用《战国策》的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们现在不是骄傲的时候,现在是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时候,这就是现实。习近平总书记还引用宋朝杨万里的一首诗,是下山的诗句,“莫道过岭便无山,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在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困难还更多。所以我就觉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创新发展实现使命,中国崛起是今后几代中国深的使命,特别是活着这几代中国人的使命,大家必须得撸起袖子去干。还有28年,在座60岁以下的人28年后也是九十几岁,现在人寿命长了,100岁没有问题,在座各位都能活到那时候,会看到那一天。我今年80岁了,估计看不到了,但我会不断努力,争取看一看。

我们真正走好不同于前人、不同于他人的一条独一无二的中国道路,我们去续写人间的奇迹,真正2049年10月1日的一天在座各位都聚集在天安门前迎接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上的现代化强国,让一个更加富强、更加文明、更加美丽的中国真正永远的呈现在世界的东方。谢谢大家。

 
 

Copygight 2016 b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One Belt One Road Language & Culture Servic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 ”语言文化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制作:吉林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