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介绍  语言业态信息  语言科技信息  一带一路政策  一带一路人文  一带一路论坛  学术研究  大数据  在线智库 
当前位置: 首页>>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论坛>>一带一路研究共享>>正文
人民日报新论:“一带一路”需要全面系统研究
2017-01-24 15:16  

近日,在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正式宣布,今年5月中国将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旋即引起热烈反响。各国政府、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度正在不断提升,凸显出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必要,“一带一路”成为一门单独学科的条件也在逐步成熟。

事实上,2016年,国外智库已经开始系统研究“一带一路”。从康纳在《超级版图》中断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才是未来国家的最大软实力”,论证中国发展经验对世界发展的巨大牵引力;到弗兰科潘的《丝绸之路》从世界史角度切入,以扎实的史料,将2000多年来的丝绸之路演变,按时期不同依次定义为“信仰之路”“变革之路”“和睦之路”等24种“路”别……目前国外很多顶尖智库设立了“一带一路”以及与此相关的研究项目,比如互联互通与地缘政治、基础设施与亚洲发展等。有的则通过电子遥感、数据制图、资金流跟踪等多种方式,研究“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工程项目,呈现出理论化、学科化分析“走出去”的中国如何影响世界的学术研究新趋势。

两个多月前,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首次将“一带一路”倡议写入决议,得到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同。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普遍支持与接纳,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世界对中国提供全球治理方案的热衷程度与学术偏好。中国学术界体系化、理论化、学科化地研究“一带一路”,进而引领全球“一带一路”研究、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思想交流与共享,这样的使命感、责任感,相比以往不是变轻了,而是变得更重了。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学科分类更细化,更聚焦于具体事务,而社会科学发展最大的动力,就是来源于现实需要。“一带一路”是近年来中国大范围引领世界学术风尚、设置全球议程的话语概念。基于实践经验而设立“一带一路学”,不仅可以重新总结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历史经验,也能重新阐释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发展现状,更能重新评估中国影响世界的未来前景,极大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的推进步伐。

可喜的是,国内已有几家研究机构将“一带一路”设为博士生研究方向。如果能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东风,鼓励更多海内外学者为“一带一路”研究的理论化、学术化做出贡献,假以时日,“一带一路”倡议肯定会在完善决策支撑体系、改进舆论引导方式、提升制度性国际话语权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更强大的推动力。

“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抓住时代机遇,用中国自己的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影响世界,“一带一路”才有可能获得更多国际认可和支持,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机制改革的一面旗帜。

--------------------------------------------------

[声明]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gight 2016 b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One Belt One Road Language & Culture Servic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 ”语言文化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制作:吉林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