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介绍  语言业态信息  语言科技信息  一带一路政策  一带一路人文  一带一路论坛  学术研究  大数据  在线智库 
当前位置: 首页>>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人文>>一带一路人文历史>>正文
专家畅谈一带一路人文交流 建议西安申报历史文化特区
2017-05-21 09:29  

为学习贯彻和落实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的“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和“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的讲话精神,探讨在新的国际背景下人文交流新问题、新挑战与新机遇,充分利用西安深厚的丝绸之路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发挥陕西自贸区建设在人文交流方面的探索性、示范性作用。5月20日,由西安市政府、中国国际商会、陕西省贸促会、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和中华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大唐西市集团承办的“‘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研讨会”在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大唐西市召开。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四年来,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呈现出交流机制日益完善,多个层面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而人文交流合作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驱动力和根基。

在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迟福林指出,要客观把握“一带一路”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内涵外延、角色定位、目标任务,加快构建多种形式的自贸区网络,以“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制度安排为重点,推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变局,我国需主动推进以“一带一路”为主要载体、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迟福林建议,西安可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申报成为国家第一个历史文化特区。

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对民间组织联合政府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人文交流合作给予赞赏。他表示,“文化交流使人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

“要建立政府、社团、企业多层次人文合作的新机制,创造议会、政府、政党人文交流的新理念,开拓出科技、卫生、文化、教育、体育、旅游、会展等人文交流合作的新领域。要发挥丝绸之路国家总商会的优势和作用,将其建设成企业对外人文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商务部前副部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张志刚建议。

此外,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宫小生,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英杰,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陕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李颖科,陕西省规划委员会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吕仁义,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馆长张驰,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秘书长赵承等政府领导、专家学者、文化艺术界人士分别围绕“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的理论思考;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明互鉴,推动人文交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国际文化贸易做大做强;创新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模式,打造国际旅游“长安号”等四个议题发表主旨演讲和对话,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致力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明互鉴,建立不同文明间的对话机制,促进沿线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贸易的繁荣,助力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建设新高地,为陕西和西安积极构建在“一带一路”规划和行动推进中发挥人文交流作用,探索人文交流新机制、新平台献计献策。

--------------------------------------------------

[声明]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gight 2016 b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One Belt One Road Language & Culture Servic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 ”语言文化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制作:吉林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