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提出至今,“一带一路”的热度和影响有增无减。今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公布的270多项成果清单将愿景转变为现实,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行业、企业乃至个人开始从中受益。6月28日-6月29日举行的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又一次将全球关注点聚焦于“一带一路”沿线具体产业发展上,数十位中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及行业领军企业家出席论坛进行了精彩的观点碰撞。中译语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译语通)CEO于洋作为嘉宾之一,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角度为论坛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生态农业。
在美国,机械化使用遍布每个农场,数百顷的农田不见一个农民;水资源最贫乏的以色列通过先进的滴灌技术“让沙漠开满鲜花”;在我国,高效安全的“植保无人机”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如今,农业已经打破了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印象,正在成为一件更“酷”的事情。在“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上,中译语通CEO于洋就生动的描绘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下生态农业发展的场景。
于洋认为,一方面,中国的“人口优势”造就了“数据优势”,土地、作物数据的累积、农产品市场需求数据以及贸易数据的完善,都将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一方面可以让农户增收,预测未来产出、价格的波动,提前对风险做出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激励下,沿线国家农产品“走进来”正成明显的上升趋势,而“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能打破语言的壁垒,实现信息的融通,跨语言大数据则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见,大量的数据增加了全球生态农业的透明度,促进了农产品跨境贸易的信息融通,让政府和企业精准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秀实践和技术发展曲线,实现互利共赢。
此次参与“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中译语通又一次身体力行,将领先的跨语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享给行业、社会,而其所做的,还远不止于此,跨语言大数据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垂直领域的合作中也一直都在积极展开。
自2016年5月起,中译语通就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西安外国语大学和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委会开始构建陕西省“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及大数据平台,2017年3月,平台服务网站正式上线,同时中译语通科技(陕西)有限公司也挂牌成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今年6月的俄罗斯科技创新盛会Startup Village上,中译语通首次携旗下译见大数据分析平台、译云语言大数据平台亮相,就获得了当地顶尖企业及机构的青睐,与斯科尔科沃基金会、莫斯科国立大学及i-Free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一带一路”政策下中俄贸易的新机会。
“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和成果已初露头角,随着沿线国家合作的加深,大数据和AI所代表的现代科技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相信未来中译语通与“一带一路”更多、更精彩的故事还将继续,而这些故事也将驱动更多行业发展,惠及全球。
--------------------------------------------------
[声明]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