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彭博报道称,华为超过100名工程师的团队正在深圳进行中文语音助理服务产品研发,将投放中国国内市场,在海外市场上将继续和谷歌以及亚马逊的Alexa服务进行合作。
事实上,在亚马逊Alexa打开智能语音市场空间后,谷歌Assistant、微软Cortana和苹果Siri都在积极拓展生态系统,三星、Facebook等更多巨头预计也将入局。
本文的产业研究范畴主要集中在全球英语语境的应用环境,暂时没有涉及到国内语音技术的主要玩家,讯飞、思必驰、云之声、百度、腾讯、阿里等公司,但从商业化套路、产品玩法上是同样值得借鉴的。
智能语音对人工智能实力和生态系统广度的高要求,已经使其成为了巨头间的必争之地。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信息情报研究所数据显示,2016年语音产业规模预计可达82.3亿美元以上,到2017年,全球智能语音产业规模将达112.4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5.1%。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来自中金的语音生态市场报告,盘点基于自然语言交互的智能家居产品。以下为智能内参整理呈现的干货:
人工智能技术近两年来突飞猛进,除了在围棋和扑克中战胜人类以外,其语音识别和语义识别能力也极大提高,而意外成功的亚马逊Alexa/Echo更已进入普通消费者家庭,形成了包括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在内的语音生态系统的雏形。
巨头厮杀未定两大消费场景先行
*智能语音生态雏形
Gartner预测,到2018年,30%的人机交互通过自然语言完成。百度吴恩达认为,语音搜索准确率从95%提高到99%,是应用爆发的转折点,到2020年,至少50%的搜索将是语音搜索。可以说,自然语言交互是下一代人机界面。
目前,智能语音主战场上有四大巨头:谷歌(Assistant)、苹果(Siri)、微软(Cortana)和亚马逊(Alexa)。此外,三星于去年10月收购了原Siri团队开发的Viv,预计将在新款旗舰手机Galaxy 8上推出智能语音助手。Facebook的扎克伯格也在去年自己花费100小时完成了AI管家Jarvis的开发。
Businesses Insider做的一项虚拟助手测评显示:
苹果Siri擅长Email、信息、日历和一些基础任务,而微软Cortana和亚马逊Alexa还不能准确识别人名和用户语音表述的邮件内容;
亚马逊Alexa技能丰富,而最擅长音乐播放、发掘周边社交活动、基础和常识任务。此外Alexa较大的用户基础和使用频率,使其有能力积累更多数据,实现进化;
谷歌Assistant则擅长于帮助用户规划出行,了解体育、天气等资讯以及回答常识性问题。此外,谷歌Assistant提供的用户体验最为流畅,且比其他虚拟助手更为熟练的了解语音情境;
微软Cortana的综合表现相对较弱。
可以看出,虽被高度重视,巨头们在智能语音上的布局还不完备,各有长短。智能语音的市场格局虽然未定,最易爆发的两个消费场景,家居和汽车,却已经形成生态圈雏形。
与前两年相比,智能家居是今年CES上进步最大的品类。不仅展区和各公司的展台面积显著扩大,参观人群更拥挤,而且主要公司的展示重点已从单件产品的功能性转移到全套解决方案的易用性和灵活性。
智能家居产品的主要枢纽有三星SmartThings Hub、Wink Hub、Insteon Hub、飞利浦Hue Hub等,语音应用分发的主要渠道是Alexa和Google Home的手机应用。从技术基因和已有生态圈来看,亚马逊和谷歌将继续领先,Alexa和OK Google/Google Assistant将成为广泛使用的语言操作系统。目前,几乎所有的智能家居产品都可以通过Alexa或Google Assistant语音控制。
对于Alexa而言,控制智能家居用品是语音助手使用率高的应用之一,45.9%的用户用Alexa控制过智能灯,30.2%的用户控制过智能恒温器。而且,智能家居相关应用的第二周用户留存率高达40%,远超语音应用平均3%的水平。
2017年的三大市场趋势
1、语音优先设备销量将迅速增长。
VoiceLabs预计语音优先设备的出货量将从2015年的170万和2016年的650万增长到2017年的2450万。三星、苹果和微软都可能在今年推出自己的语音优先设备。亚马逊今年也将有可能推出一款配备7寸触摸屏的高端Echo
2、应用从量增到质升。
虽然在Alexa平台上现在有超过8000个技能可供选择,但只有31%的应用有超过一条评论。这意味着许多语音应用程序是“僵尸技能”。而且,新应用的第二周用户留存率只有3%。我们认为,在语音优先设备上,消费者能够经常使用的技能,将与其在智能手机上保存的手机应用的数量相当。而语音场景对应用开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需要普通用户可以自然而准确的表达任务要求,也需要Alexa应用可以通过一轮或多轮对话完成任务。VoiceLabs预测2017年将出现更多游戏和娱乐方面的创新。另一个机会将来自于品牌与语音应用程序的结合。
3、应用的发现/分发、留存和货币化将得到创新。
亚马逊的Alexa手机App和谷歌的Home手机App起到语音应用商店的作用。受到推广的Alexa技能,新用户增长率可达200%,平均每个应用的新增用户数量区间为500~25万人。但除此之外,普通用户很难发现新应用(不知道自己可能需要的某项功能已被开发成Alexa应用),也较难记住使用频次较低的应用。而除了部分交易型技能(如Uber、Domino’s Pizza)天然具备盈利条件以外,其他技能尚无货币化手段。
VoiceLabs预测,亚马逊或谷歌今年会通过类似手机上的推送通知来加强新应用的分发,并试图解决用户留存率低的问题,2017年也将是语音应用货币化的起步年。当智能助手充分了解“主人”需求之后,应有能力在合适的时间主动提示合适的应用,既提高用户的使用价值,又解决了语音应用的分发留存问题。为此,亚马逊已经设立了250万美元的Alexa Prize奖金,资助12支大学团队,开发更先进的对话式人工智能。
生态圈雏形:谷歌VS亚马逊
亚马逊Echo:逆袭范本
亚马逊于2014年底推出智能音箱Echo,如今已成为美国使用最广的智能家居产品。根据CIRP,自2014年11月发布到2017年1月,亚马逊Echo系列(包括Echo、EchoDot和Tap)用户已达到820万,同比增长2倍,较2016年11月时的数据增长60%。而公司2017年的销量目标是1000万。销量激增的背后是Echo正迅速从早期用户 的小众圈子进入大众市场。
与智能手环等购买后弃之不用的电子新品不同,Echo用户的使用率和满意度也很高。根据Experian公司去年5月12日至16日期间对近1300名Amazon Echo用户进行的市场调查,1/3的Echo用户每日使用三次以上,80%家庭中至少有2名家庭成员与Alexa互动。平均每个用户至少尝试过8项Alexa的技能。39%的用户表示会越来越频繁的使用Echo,只有12.6%的用户称他们比以前使用的频率要少。
Echo的成功除了 因其攻克了语音识别技术(准确率高,延迟只0.1秒,可连续提问)以外,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应用使其可为普通家庭带来实用价值,是更为根本的原因。
Alexa自去年8月起,平均每月新增技能约1000个。2017年1月3日至20日仅17天内,新增技能便超过1000个,总技能数量已突破8000个。内置虚拟助手Alexa的基本功能包括点播音乐、询问天气/交通、播报新闻、添加日历行程、购买Amazon商品。而通过Alexa Skill Kit(ASK)的Alexa第三方开发者数量已达到万人级别,可供使用的技能覆盖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Uber叫车、查询Capital One银行账户余额、订Domino’s披萨、控制Nest、SmartThings等智能家居、玩Jeopardy游戏等等。
*音乐流媒体和图书、家庭自动化、新闻和播客等是最经常使用的第三方应用
谷歌于2016年5月发布了智能音箱谷歌Home,定价139美元。虽然谷歌尚未公布Home音箱的销售数据,但VoiceLabs估计,自2016年11月正式发售以来,其用户在去年12月24日至26日节日季期间实现了4倍增长。
与Echo系列产品类似,谷歌Home是一款通过Wi-Fi链接、内置虚拟助手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它的体积比Echo小,仅内置2个麦克风(亚马逊Echo内置7个麦克风)用于远场麦克风语音识别,采用了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使其与7个麦克风的语音识别能力相当。
相对而言,谷歌有以下两大优势:
1、依赖谷歌搜索的强大支持,谷歌Home具有更强的搜索、答问能力。
谷歌今年5月宣布,其搜索引擎每年处理的搜索任务量已超过2万亿次,平均每日完成搜索任务超过50亿次,较上一次2015年公布的每日超过30亿次的搜索量继续大幅提升。因此,谷歌Home在类搜索的查询功能上具备先天优势。它也更加注重语境和语气,能够把与用户的前后对话关联起来。例如,用户提问谷歌Home,“今晚放映的电影都有哪些”,谷歌Home会自动为用户找出附近电影院今晚播映的电影,当用户继续说“我想要带上孩子”时,谷歌Home会自动筛选出适合家庭一起观看的电影。
2、与家庭媒体接收器Chromecast结合,打造All-in-one的家庭娱乐系统。
谷歌在其2016 I/O大会上称,谷歌Home将允许第三方应用和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整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Chromecast。到目前为止,谷歌已累计销售2500万台Chromecast设备,整合了谷歌Home的Chromecast还将会迎来一波销售热潮。通过将Chromecasts与家庭电视和音箱连接,谷歌Home能够控制整个房子的娱乐系统,用户可以指定YouTube视频在附近的一个电视上播放,选择一首歌曲在某个特定的房间播放。亚马逊Echo及嵌入了Alexa的亚马逊Fire TV也同样具备这些功能,但谷歌Home所提供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更加中心化,具备All-in-one的特性,这也使得谷歌Home在价格上更加具有吸引力。目前Chromecast零售价格为35美元,而亚马逊Fire TV售价50美元。
*Alexa、Google Home手机应用截屏
针对亚马逊Echo和谷歌Home的测评显示:
|在连续对话能力方面,Google Assistant更强大,但Alexa提升速度不容忽视;
|在日常查询方面,Google Assistant在提供地理位置搜索时所提供的答案更为准确和详细;
|在媒体功能方面,Google Assistant在担任家庭DJ、影音娱乐管理方面十分称职,但Alexa可以朗读我们已经购买的Kindle书的功能,是Google Assistant所没有的;
|在智能家居方面,Google Home的设置过程十分流畅,而我们自己在将家中的几盏智能灯连入Alexa时,失败数次才成功。
智东西认为,把语音智能硬件作为一切服务的入口,是大公司的一种面向未来的选择,而目前只有语言应用分发渠道的市场格局比较明确,硬件、软件、应用层的巨头间的优势还没有拉开来。除了巨头们在基础层的布局,之前的智东西创课也提出过,率先爆发的智能语音消费场景将是汽车、家居,因为封闭的、需求更加明确的场景应用技术相对更成熟、准确,目前也已经有Ring智能门铃、Ecobee智能恒温器、Edyn智能园艺等采用智能语音技术的智能家居产品尝试,至于它们能走多远,可能还是取决于自然语言理解和人机交互技术的进步。
--------------------------------------------------------
[声明]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