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介绍  语言业态信息  语言科技信息  一带一路政策  一带一路人文  一带一路论坛  学术研究  大数据  在线智库 
当前位置: 首页>>一带一路>>语言业态信息>>语言服务职业>>正文
产值千亿元的中国语言服务业需要明确行业定位和政策支持
2013-11-01 15:02  

新华网上海11月1日电(记者 叶锋)数万家企业、千亿元产值、连年两位数增长、全球百强有其三——中国的语言服务业近年来实现了长足发展。但对这一重要的专业服务业,还没有明确的行业定位和支持政策。10月31日在此间举行的“2013中国国际语言服务业大会”呼吁:加大对语言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同时表示:已在探索制订关于语言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促进政策。

以翻译为核心的语言服务业是近年来迅速成长的现代服务业态。中国翻译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语言服务企业已有近4万家,2011年的产值已达到1576亿元人民币。语言服务业市场调查公司CSA公布的全球语言服务供应商100强名单中,上榜的中国企业有3家。

业内人士认为,语言服务业符合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现代服务业特征,是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基础性行业。《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预测,中国语言服务业未来几年将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增长水平。

中国翻译协会第一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郭晓勇还认为,随着我国对服务贸易日渐重视,全球化进程加深以及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国语言服务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但另一方面,作为一项起步不久的新兴产业,语言服务业发展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如:行业地位不明确,尚未正式纳入国家经济行业分类,扶持政策相对缺乏;企业数量虽多,但投资规模普遍偏小,技术普及程度不高,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对于语言服务业的高标准高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市场集中度不够,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国际竞争力较弱;高素质的翻译、管理、技术等核心领域人才严重匮乏等等。

郭晓勇认为,中国语言服务业亟须政策扶持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希望能够从国家政策层面明确语言服务业的行业定位和分类,将语言服务业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服务业发展规划并予以大力扶持”。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副司长吕继坚在上述大会上介绍,已委托中国翻译协会进行课题研究,在探索制订关于语言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促进政策。

他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把翻译、配音作为扩大文化出口、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在财政、税收、金融、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将加强标准制订、资格认定、行业统计等基础性工作,完善政府采购机制,推动形成良性的市场定价机制;此外,还将进一步支持服务外包发展,鼓励语言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

[声明]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gight 2016 b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One Belt One Road Language & Culture Servic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 ”语言文化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制作:吉林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