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介绍  语言业态信息  语言科技信息  一带一路政策  一带一路人文  一带一路论坛  学术研究  大数据  在线智库 
当前位置: 首页>>一带一路>>语言业态信息>>语言服务行业>>文化创意行业>>正文
手绘萌漫!为你深度解析“一带一路”的文化密码
2017-05-11 15:01  

说起路,简直太多了,有马路、铁路、改革之路、创新之路,当然最有名的还是那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然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时下最火的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在北京召开,光明日报融媒体中心倾情制作手绘作品,为你讲讲“一带一路”的文化密码是什么。

要说这“一带”的历史那可是源远流长,话说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跟西域的“邻居们”搞好关系,就决定派人前去考察考察,这时一个叫张骞的壮士主动请缨。

http://imgpolitics.gmw.cn/attachement/jpg/site2/20170511/f44d305ea48e1a7e137d39.jpg

张骞前后两次的“西域大冒险”不仅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视野,直接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更是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

http://imgpolitics.gmw.cn/attachement/jpg/site2/20170511/f44d305ea48e1a7e137d3a.jpg

一千多年以后,同样具有冒险精神的明朝皇帝朱棣为了进一步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遂派遣郑和率领208艘海船劈波斩浪,前往临海各国。

http://imgpolitics.gmw.cn/attachement/jpg/site2/20170511/f44d305ea48e1a7e137d3b.jpg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郑和这位真正意义上最早的洲际航海家比实现“地理大发现”的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大航海家早了几十年!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在当时绝对是一次令人瞩目的世界壮举!。

http://imgpolitics.gmw.cn/attachement/jpg/site2/20170511/f44d305ea48e1a7e137d3c.jpg

21世纪的今天,各国间经济与文化交流在古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上以新的形式延续并活跃着。

http://imgpolitics.gmw.cn/attachement/jpg/site2/20170511/f44d305ea48e1a7e137d3d.jpg

6年前,首条中欧班列——“渝新欧”在重庆诞生,如今中欧班列共有17条。

http://imgpolitics.gmw.cn/attachement/jpg/site2/20170511/f44d305ea48e1a7e137d3e.jpg

中国援建的阿尔及尔歌剧院,能容纳1400名观众,是阿尔及尔条件最好的演出场所之一。

http://imgpolitics.gmw.cn/attachement/jpg/site2/20170511/f44d305ea48e1a7e137e3f.jpg

印度“国宝级”工匠伊克巴尔制作手镯的手艺在印度也快失传了,但通过和中国市场的交流,它有望焕发新的生命力。

这样的例子当然还有很多很多... ...

http://imgpolitics.gmw.cn/attachement/jpg/site2/20170511/f44d305ea48e1a7e137e40.jpg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份倡议从历史深处走来,饱含着中国五千年文明基因更包含着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景。

http://imgpolitics.gmw.cn/attachement/jpg/site2/20170511/f44d305ea48e1a7e137e41.jpg

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东方古都北京召开,28个国家的国家元首以及政府首脑将齐聚北京。

http://imgpolitics.gmw.cn/attachement/jpg/site2/20170511/f44d305ea48e1a7e137e42.jpg

千余年前,华夏儿女凿空西域、乘风破浪铸造了连接东西、沟通亚欧的重要纽带。今天,在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下,我们将携手共绘不同国家、不同文明间“开放包容、文明互鉴、交流交融、合作共赢”的美好图景!

 
 

Copygight 2016 b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One Belt One Road Language & Culture Servic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 ”语言文化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制作:吉林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