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介绍  语言业态信息  语言科技信息  一带一路政策  一带一路人文  一带一路论坛  学术研究  大数据  在线智库 
当前位置: 首页>>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语言文化服务协同创新平台>>带路研究>>一带一路书籍>>正文
国外智库看“亚投行”
2017-02-27 10:42  

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平台-“一带一路”语言文化服务协同创新平台-“一带一路”书籍- 国外智库看“亚投行”

国外智库看“亚投行”


“一带一路”书籍 加入时间:2017-2-27 10:42:40 来源: 访问量:182

国外智库看“亚投行”

主编:王灵桂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全球数十家主要智库在过去一两年里针对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发表的两百多篇评论文章,择其主要观点编译成集,不论这些智库的目的、动机如何,其政治敏锐、战略视野、国际思维值得予以肯定。相信这个集子对我们的新型智库建设和亚投行建设会有重大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王灵桂,男,山东诸城人,法学博士,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曾任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新疆问题、伊斯兰问题、中东问题、国家安全战略问题。

目录

序言

美国智库观点摘要

詹姆斯敦基金会

北京揭示东盟-中国关系的新战略

中国高铁的跳跃式发展

在8月举行的三国峰会期间,中国试图加强与蒙古国的贸易联系

习近平通过“以发展促和平”的方式向莫迪示好

中国的魅力攻势夭折了吗?

奥巴马与习近平在APEC峰会会晤之前的区域较量

习近平管理意识形态,中国的软实力赤字不断扩大

中国的魅力攻势是否使韩国陷入两难境地?

习近平的大胆外交政策议程:北京追求全球影响力,增加中美对抗风险

安倍晋三在美国国会发表讲话,中国对美日联盟关系的思考

中国各省都在新丝绸之路寻找自己的位置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白俄罗斯的访问引出台湾问题

外交关系学会

一个推行社会和环境保护措施的机会

习近平与奥巴马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周五亚洲更新:2015年3月13日的五则头条新闻

针对亚投行的战略失败了,美国现在该怎么做?

亚投行的成功建立离我们还远吗?

参与创造世界的中国(北京)模式

韩国与亚投行

亚投行: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双赢

孔杰荣:尊重国际法律能够维持中美和平

转向外交政策的新方向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东南亚获得的投资及其经济的发展

为什么俄罗斯犹豫再三才决定加入亚投行?

中国在制定“正确的”标准中发挥了作用

揭秘亚投行

英国与美国之间的特殊关系结束了吗?

世界资源研究所

用十个图表来解释中国的海外投资

全球发展中心

中国和美国如何能够就亚投行问题达成妥协

亚投行协定的读后感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

中国的经济挑战:对印度和美国的影响

一场特别的争论:美国、英国以及亚投行

分裂西方:中国的新投资银行以及美国的外交失败

加入亚投行:美国将会如何应对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亚投行?

美国和日本学者对中国安全以及对外政策的看法

中国进军全球治理

欢迎新亚投行

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年会的焦点:全球经济、发展融资以及亚投行

亚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

随着全球努力向前发展,美国将会留下什么?

西方的政策制定者需要重视文化

美日双边峰会:寻求真正的美日全球同盟

为什么总统和国会要因贸易而吵架?

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

传统的多边开发银行陷入困境了吗?

亚投行:中国的一项对冲策略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关键之处在于什么?

改变对中国的政策:我们是否在树敌?

美国没有对欧盟-中国峰会给予关注的后果

中国的对外援助改革及对非洲的影响

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影响:促进经济稳定还是造成道德危机?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美国应该参与亚投行建设

为什么美国应该加入亚投行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

欧洲急于加入中国的亚投行威胁到了跨大西洋联盟

中国分裂西方

对安倍晋三访问华盛顿的评估

罗克福德学院

艾森豪威尔会怎么做?

回归平衡

米塞斯研究所

亚投行牛在何处?

史汀生中心

东盟的基础设施建设:美国企业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半球事务研究所

墨西哥和中国:从竞争对手到投资伙伴

梅肯研究院

中国改革的一个好时机

中国的对外投资:为增强影响力还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回报?

外交政策研究所

亚投行:谁将从中受益?

中国的双赢发展策略:中国,亚投行和国际秩序

摩卡特斯中心

中国价值1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银行:前方的路崎岖不平

美国兰德公司

中俄“友谊”会持续多久?

中国的对外援助攻势

卡托研究所

中国向拉美战略转移

美国发展中心

治理灾害保险市场以加强气候变化抵御能力

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

北京眼中的伊朗

美国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

回应亚投行:原有的多边发展银行需要重组其运行流程

印度智库观点摘要

和平与冲突研究所

中国与亚投行:会成为一个新的地区秩序吗?

韩国:选择美国的末段高空区域防御(THAAD)系统还是选择中国的亚投行?

全球关系委员会

印度-中国:渐进的地缘经济

印度-中国:正在解决分歧

北京APEC过后,又会发生什么?

中国的互联互通对印度的启示

新型多边金融构架

从东盟的角度看亚投行

莫迪总理对中国的访问

“一带一路”以及印度对其安全问题的担忧

莫迪访问中国的成果

莫迪的一年:忙碌的外交官

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乌法峰会

南亚分析集团

建设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投行:将经济重心从西方转向东方

中国新的伟大游戏——巴基斯坦急于推销自己

中国:习近平主席的南亚政策——对印度的意义

在中国,等待印度总理莫迪的是什么?

从尼泊尔的角度来看莫迪这一年的执政

从孟加拉国的视角来看莫迪的访问

国防研究和分析中心

斯里兰卡:为其改变找理由

莫迪访问东亚三国的意义

地面战争研究中心

中国:“一带一路”和银行战略

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

简要分析中国官媒对莫迪访问中国的报道

英国智库观点摘要

英国查塔姆研究所

英国在加入亚投行方面展现领导力以及清晰的战略

亚投行威胁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

《战略家》:中国的南海战略——十分巧妙

钟威廉:为了地区安全进行了14年的对话

《生存》的采访:亚伦·L.弗里德伯格对中美战略争论的看法

第十四届亚洲安全峰会:国际战略研究所的香格里拉对话

所有安全对话作用日益凸显

澳大利亚智库

发展政策中心

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欢迎中国的亚投行倡议

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之后的澳大利亚和中国

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

一个平行的中国金融秩序

为什么澳大利亚应该加入亚投行

只有加入亚投行,澳大利亚才能对其施加影响

澳大利亚和亚投行:失去的机会

中国的全球高铁计划

北京APEC:贸易倡议多,进展少

对东盟和东亚峰会的期待

澳大利亚的G20峰会已经到来

澳大利亚是时候走向外交政策成熟期

缅甸峰会上,美国支吾承诺而中国主动提供贷款

越南-菲律宾到港停靠互访,抵制中国在南海的飞机跑道建设

新冷战世界的边缘

2014年,我做出的错误和正确判断

奥巴马与莫迪的兄弟情掩饰了真实的美印关系

亚投行与地区主义的崛起

中国与亚投行:迈向一个基于新规则的国际秩序?

亚投行、“二战”以及更多事件:日本紧张情绪的来源

多个开发银行的真相

澳大利亚为什么决定加入亚投行?

“一带一路”?中国的命运共同体

为什么亚投行的治理模式不应该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同

大选期间英国将关注重点转向国内

中国和日本在印度尼西亚找到了中间地带

中国企业希望从北京区域发展项目中获益

为什么东京、马尼拉和华盛顿对中国的开发银行充满担忧

澳大利亚限制中国介入南海是一个巨大的赌注

亚投行:美国并非**输家中国亦未大获全胜

美国国会是国际秩序的主要障碍吗?

国际事务澳大利亚研究所

地缘政治的回归

澳大利亚,美国的跟班

佐科承诺支持亚投行

澳大利亚不加入亚投行的决策受到普遍谴责

亚太经合组织的前25年历程及其未来之路

澳大利亚现有望加入亚投行

印度援助——一股新兴力量

地缘政治对决地缘经济:国际新秩序

澳大利亚与亚投行

亚投行可以从世界银行的不足中学到什么

谁在制定亚洲规则?

澳大利亚与美国——关系太过密切以至于不舒服?

独立研究中心

鲍勃·卡尔对中国的论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重商主义倾向和良好运气使中国政策取得成功

休·怀特是对的,即使有不足之处

美国不应谋求在亚洲的战略主导地位

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委员会

国家现状——澳大利亚贸易转型的机会和挑战

俄罗斯智库

战略和科技分析中心

正确的秩序

一个改善中日关系的机会

中印间相互战略权重日益加深

奥巴马谈论亚洲的再平衡:其立足点在哪儿?

是时候认真对待亚洲的区域机构建设了

印度洋上的中国潜艇和印度反潜战争

中国的亚投行面临挑战

美国盟友纷纷加入亚投行,美国是时候寻求与中国合作

中国经济在何方? 201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利用多米诺骨牌战术推进基础设施银行

中美之间误解的起源

中国主导的新丝绸之路和亚投行前景如何?

亚投行,新的布雷顿森林时刻?中国大获全胜?

亚洲开发银行的大胆举措对其他多边开发银行的意义

俄罗斯铁路技术:会是东南亚的新选择吗?

印度总理莫迪在与中国关系中扭转局势

新加坡智库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

亚投行:调整现状

亚投行:神话、既得利益与现实

重建亚太地区的金融体系

日本应该加入亚投行来影响中国

应对日本的安全挑战

为什么英国加入中国主导的银行是美国衰落的征兆?

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的决定将日本推向了十字路口

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

当中国成为世界老大时会发生什么事情?

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

APEC在北京峰会后的复兴:亚太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二十国集团和全球治理:它可以做得更好吗?

在亚太地区保持领导地位:为什么美国应当与中国共事

中国2014年的外交政策:发展伙伴关系和丝绸之路计划

柬埔寨东盟部长级会议三年后的南海争端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会是新一轮的开放政策吗?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项目逐渐成为国内新的争论焦点

中国的经济外交:新倡议

专家论坛:建立亚投行对亚太地区的影响

是时候改变南中国海的名称了

尼泊尔地震:更加繁荣、美丽的尼泊尔会出现吗?

南海争端:主权问题与印度尼西亚外交政策

东南亚研究所

中国在区域连通性方面三管齐下的战略

日本不能错过加入中国发起的亚投行的机会

亚投行让东南亚国家不知所措

东南亚地区:地缘政治和经济概述

巴基斯坦智库

伊斯兰堡政策研究中心

中国与印度:亚洲萌芽中的伙伴还是日益激烈的竞争对手?

中巴合作面临的挑战

以色列智库

萨达特战略研究中心

以色列决定加入遭到美国反对的新亚洲银行

国家安全研究院

中国的金融实力服务于其政治野心

加拿大智库

地缘政治监控中心

建立印韩合作关系是新时代的要求

对英国长期以来身份危机的新关注

比利时智库

布鲁盖尔研究机构

为中国争取空间——英国加入亚投行的决定揭示了什么?

中国把“先建后还”贷款模式推向新兴世界

瑞典智库

安全和发展政策研究所

中美双领导体制:一个新的东亚平衡力量的崛起

--------------------------------------------------

[声明]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gight 2016 b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One Belt One Road Language & Culture Servic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 ”语言文化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制作:吉林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