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介绍  语言业态信息  语言科技信息  一带一路政策  一带一路人文  一带一路论坛  学术研究  大数据  在线智库 
当前位置: 首页>>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语言文化服务协同创新平台>>带路研究>>一带一路书籍>>正文
“一带一路”与亚洲一体化模式的重构
2017-01-27 10:18  

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平台-“一带一路”语言文化服务协同创新平台-“一带一路”书籍- “一带一路”与亚洲一体化模式的重构

“一带一路”与亚洲一体化模式的重构


“一带一路”书籍 加入时间:2017-1-27 10:18:13 来源: 访问量:189

“一带一路”与亚洲一体化模式的重构

作者:王玉主

出版时间:2015年5月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分析了亚洲区域合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构建亚洲区域合作新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能路径。文中认为,互联互通概念包含亚洲一体化的各项元素,从构建亚洲新型区域合作模式高度推动互联互通建设、搭建具有亚洲特色的一体化平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亚洲一体化和共同繁荣,既是“一带一路”建设应该追求的目标,也将是中国对亚洲政治经济格局*重要的重塑。

作者简介

王玉主,男,1968年出生于北京市,籍贯山东诸城。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经合组织与东亚合作中心主任,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秘书长,中国著名的东南亚问题专家。1989年08月至1993年07月就读于山东大学管理科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08月至2000年07月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亚洲太平洋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区域合作理论;东盟合作;中国东盟关系。

目 录

第一章 “一带一路”:中国版的亚洲再平衡

一 亚洲一体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 “一带一路”与亚洲再平衡

第二章 亚洲经济一体化:呼唤新型合作模式

一 亚洲一体化模式的形成

二 亚洲一体化模式的缺点与创新要求

第三章 互联互通与区域一体化

一 互联互通的概念界定

二 互联互通的一体化效应

三 互联互通与一体化:《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

第四章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构建亚洲新型一体化模式

一 “一带一路”与一体化模式问题

二 构建互联互通一体化模式

第五章 结语

前 言

亚欧大陆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很早就被地缘政治学者所认知,亚洲问题因此也曾经是战略学者的关注点。但在地缘上,亚欧大陆被青藏高原和亚洲腹地的沙漠等人烟稀少的地域所分割,历史上东亚与南亚、西亚和欧洲文明主要靠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相互沟通。在人类发展史上,各文明中心是在各自的地缘条件下独立发展起来的,但*终都相互联系了起来。“丝绸之路则是源于各文明中心之间的相互吸引。”从经济学角度看,文明之间的吸引力首先产生于它们之间的物质文明互补性。早期丝绸之路上的交换基本是互通有无,而中国的丝绸是一种标志性的重要交换物品,这也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通道*终被确定为丝绸之路的原因。联通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承担着文明之间互通有无的过程中,也带动了各文明之间的沟通与融合,是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早期形式。而丝绸之路的繁盛也说明,早期自然分工基础上的文明在向外部延伸的过程中已经把亚洲经济带上了一体化道路。

但世界历史并没有沿着深化亚洲一体化的道路发展。站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我们发现亚洲内部的一体化大大落后了。亚洲内部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的实用主义本质以及当前流行的一体化模式存在的缺陷。因此,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首要任务应该是打通亚洲腹地和加强海上联系来推动亚洲一体化。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必须深刻反思当前的区域一体化模式,积极探讨符合亚洲实际、有利于中国发挥主导作用的合作模式。因为无论“一带一路”是作为中国崛起的引擎,还是作为亚洲腾飞的翅膀,都需依靠沿线各国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才能真正推动亚洲一体化迈向深入。这就需要建立一种使亚洲国家愿意参与、能够参与的一体化制度平台。

本报告接下来将重点分析亚洲区域合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构建亚洲区域合作新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能路径。本报告认为,互联互通概念包含亚洲一体化的各项元素,从构建亚洲新型区域合作模式高度推动互联互通建设、搭建具有亚洲特色的一体化平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亚洲一体化和共同繁荣,既是“一带一路”建设应该追求的目标,也将是中国对亚洲政治经济格局*重要的重塑。

--------------------------------------------------

[声明]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gight 2016 b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One Belt One Road Language & Culture Servic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 ”语言文化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制作:吉林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