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世界语言大会展示馆在苏州揭牌开馆。王思哲 摄
光明网苏州6月15日电(记者 李锦)“世界语言是多样的,文化也是多元的。语言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支撑。目前,世界语言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据估测到2050年,世界上的语言将有一半消失,保护世界语言多样性显得尤其重要。”6月15日,世界语言大会展示馆·语言文化研习体验馆在江苏苏州揭牌开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关系与公众宣传助理总干事艾瑞克·法尔特在开馆仪式上如是说。
2014年6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语言能力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为主题,在苏州合作举办世界语言大会,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代表参会,交流共享促进语言能力提升,推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经验,大会通过了成果文件《苏州共识》。为展示巩固世界语言大会成果,宣传介绍世界语言多样性,教育部、国家语委会同江苏省和苏州市建设了世界语言大会展示馆·语言文化研习体验馆。

图为观众在世界语言大会展示馆内参观。王思哲 摄
世界语言大会展示馆·语言文化研习体验馆,座落在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苏州)基地内,展区面积约700平方米,由“世界馆”和“中国馆”两个单元组成。展馆集纪录、展示、体验等于一体,通过文字、视频、图片、语音合成技术等,展示世界语言大会成果,推广语言教育和语言能力提升理念,并为广大语言与语言艺术爱好者提供教育与体验相关的专题研修场所。

图为语言文化研习体验馆内展出的汉子形体演变过程。王思哲 摄
“世界上有7000多种语言,光我国境内就有世界九大语系中的五大语系、10大方言区。”世界语言大会文件起草组首席专家、江苏高校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杨亦鸣告诉记者,语言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基本的力量,但很多人对世界语言甚至对我国语言的基本概况并不清楚。“展馆为人们搭建了一个了解语言的多样性、了解语言文化的窗口,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交流、互相理解,表达感情、价值观和对世界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教育是语言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当天,有关高校分别在该馆设立了“南京艺术学院语言文字创意实践苏州基地”“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苏州基地”“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创新实践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