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介绍  语言业态信息  语言科技信息  一带一路政策  一带一路人文  一带一路论坛  学术研究  大数据  在线智库 
当前位置: 首页>>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语言文化服务协同创新平台>>协同新闻>>正文
语言服务的发展方向与创新进路
2016-09-07 09:04  

李瑞林:语言服务的发展方向与创新进路

2016 年7 月23 日上午,首届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协同创新发展论坛暨语资网2016 年会员大会在厦门宾馆拉开帷幕,以语言服务为纽带、以协同创新为目的,来自全国各地的200 多名语言服务行业的领军人物和专家学者齐聚美丽的鹭岛,共商协同创新发展大计。

李瑞林教授在大会上首位发言,以“语言服务的发展方向与创新进路”为题,从语言服务的哲学反思、发展方向及创新致力点三方面展开交流。

语言服务是立足语言的多样性、差异性、非对称性,实现知识迁移,达成价值认同的一项社会事业。

首先,李瑞林从认识论、实践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对语言服务的本质内涵、实践方法以及价值取向进行了形而上的反思。

李教授认为,不同个体、组织和国家之间存在着时空、语言、文化、社会乃至心理距离,从而造成信息结构不对称、发展水平不均衡、价值取向不同一等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研究国际语言服务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大力发展现代语言服务业,促进世界范围内信息资源的均衡配置,知识资源的合理流动,以及价值资源的有效重构。

他强调,高品质的语言资源是现代语言服务业的基础。在大数据时代,泛化的数据资源价值并不大,必须经过结构化和功能化处理才能产生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语资网能有效地整合行业资源,基于“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迭代升级的理念,探索语言资源行业共享和超前发展的新途径。

总之,语言服务是立足语言的多样性、差异性、非对称性,实现知识迁移,达成价值认同的一项社会事业。

语言服务应以语言的超学科探究和功能化应用为途径,不断驱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随后,李瑞林教授阐明,语言服务涉及语言教育、语言翻译、语言资源、语言康复、语言技术、语言分析、语言保护、语言环境、语言应用、语言政策等各个领域。语言服务业应高度重视超学科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实现内容功能化、延展化、便捷化,提升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互水平。同时,他指出,实现语言资源与非语言整合化,语言资源配置与响应的智能化,语言资源商品化与服务精准化,是未来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因此,语言服务应以语言的超学科探究和功能化应用为途径,不断驱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语言服务行业是将资源的功能性、技术的集成性、应用的广域性融为一体,通过知识分享、价值创造两个核心过程,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基础性行业 。

最后,李瑞林教授从发展理念、环境要素到致力点介绍了语言服务的创新进路。

语言服务应着重从问题域、产品线、协同体、创新点、竞争力等方面寻找创新进路。他以语言翻译服务为例,阐述继承与开新的关系,强调多层级翻译对于优化翻译认知、扩大翻译资源增量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多模态翻译为语言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和发展空间。

综合而言,语言服务行业是将资源的功能性、技术的集成性、应用的广域性融为一体,通过知识分享、价值创造两个核心过程,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基础性行业 。

李瑞林教授的观点高屋建瓴,从顶层设计与行业基础等方面对语言服务的发展方向与创新进路进行了探讨,对语言服务行业协同创新具有指导性作用。

李瑞林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翻译专业教学指导协作组成员,《中国翻译》、《英语世界》编委。研究方向:翻译教育、术语翻译、翻译认识论。主持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翻译特色专业建设点、数字媒体新闻编译实践教育基地等国家级教育改革项目。在商务印书馆等出版《阅读的历史》、《朗文当代英语大词典》、《英汉习语词典》等文学(学术)译著10 余部。在 Hong Kong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中国翻译》、《外语教学》、《中国图书评论》等发表“心理语言学观照下的话题化问题研究”、“翻译的社会维度”等论文10 余篇。“心理语言学观照下的话题化问题研究”被英国剑桥大学《英语教学》(English Teaching)、美国教育部教育信息中心(ERIC) 等国际学术文献载体文摘检索。

------------------------------------------------------------------------------------------------------------------------------

[声明]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gight 2016 b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One Belt One Road Language & Culture Servic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 ”语言文化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制作:吉林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