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介绍  语言业态信息  语言科技信息  一带一路政策  一带一路人文  一带一路论坛  学术研究  大数据  在线智库 
当前位置: 首页>>一带一路>>中心要闻>>正文
我校协同创新中心出席LBDA第四次理事会议,未来计划召开海外年会和共享教育列入2018年工作重点
2017-11-21 10:02  

2017年11月16日,语言大数据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或LBDA)第四次理事会议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召开,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姚金川,LBDA联席主席、全国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友义,LBDA联席主席、侨鑫集团联席总裁仲伟合,LBDA联席主席、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松,LBDA轮值主席、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王军哲,LBDA秘书长、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于洋及各理事单位代表出席本次会议,大会由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党争胜主持,作为联盟理事会成员之一的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语言文化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力臻教授、秘书金彦君博士出席本次会议。

大会审议通过了49家新增会员,涵盖38家国内院校和11家海外院校,会员总数达到180家,并展示了包括陕西省“一带一路”跨语言垂直领域大数据实验室、《“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市场全景式分析及行业与政策建议》报告等联盟重点合作成果,这些优秀成果是联盟积极践行政、产、学、研协同发展的重要体现。

多维资源共享联盟发展成果显著

姚金川在致辞中对联盟理事会议在西安召开表示热烈欢迎,并希望藉此带动整个陕西的大数据发展。王军哲谈到,作为国内首个针对语言大数据的联盟组织,联盟在服务国家外事外交、创新语言人才培养、推动语言教学科研、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

黄友义回顾了联盟两年来的发展。联盟的覆盖面日益广阔,现已形成横贯东西,纵深南北的庞大规模。LBDA所从事的活动属于新形式、新任务,挑战重重,但是点滴努力都在改变着整个语言教育行业。黄友义指出,当前LBDA正处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刻,联盟内部的合作要更多、更密切,效益才更明显;要实现师资、课程资源的多维共享,充分利用互联网、远程教学技术助力教育的全面升级。

仲伟合将联盟的发展总结为“共享”和“整合”两个关键词。他讲到,LBDA的成立是共享理念的最好注解,基于信息化科技的广泛应用以及大数据智能化的供需匹配,共享经济为资源重整和引领行业新业态提供了强大势能,而教育会是共享经济的下一个“风口”。“整合”是共享的基础,加强院校互动互联,打造语言教育生态,进行资源的深度整合需要各理事单位的竭诚努力。

深化全球布局打造线上教育平台

于洋代表秘书处做2017年度工作汇报。他表示,目前LBDA已经拥有全球180多所院校、企业及科研院所成员单位,并联合建立了40多个教育实践及创新基地。2017年是LBDA腾飞之年,无论是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方面,还是在群策群力进行联盟内实践、科研成果孵化以及扩大联盟规模等诸多方面均斩获佳绩。

于洋还汇报了2018年LBDA即将实施的两大重要举措,其一,2018年联盟年会将选择在伦敦/硅谷召开,进一步深化LBDA的全球化布局;其二,建设联盟线上教育平台LITx Academy, 设立虚拟学院,实现全方位的资源共享。

黄松在闭幕词中表示,LBDA的成立使得联盟成员既成为合作伙伴,更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随着联盟发展趋向多元化、国际化,积极推动联盟内成员互联互通、共商共赢,寻求更加适合的合作方式,增强决策能力,成为LBDA发展的原动力。他对联盟线上教育平台的建设思路表示肯定,并希望能够好好规划、集思广益,做好这项工作。

作为国内首个针对语言大数据的联盟组织,LBDA将进一步完善内部运作机制,以语言科技赋能教育产业为重要思路,深化国际交往,探索建立政产学研全面深化的产业集群,实现联盟共享资源从多到优的跨越式发展。此次半年理事会议是一个良好契机,为联盟的发展总结了经验、指明了方向。未来,LBDA将继续加强信息技术与语言的深度融合及创新发展,为全球语言及教育行业的未来构建全新蓝图。

--------------------------------------------------

[声明]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gight 2016 b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One Belt One Road Language & Culture Servic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一带一路 ”语言文化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制作:吉林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